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济宁站长网 (https://www.0537zz.cn/)- 行业智能、边缘计算、专有云、AI硬件、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爆款H5“呼叫北斗”制造者:B2B和B2C传播鸿沟正渐渐消失

发布时间:2020-07-08 02:56:0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通过这则 H5,原本属于大多数人知识盲区的北斗卫星导航,成了一场全民科普的 C 端传播热潮。 一款 H5 海报在上周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海报上印着北斗、北斗、收到请回答的标语,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实时计算出覆盖你当前位置的卫星数量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通过这则 H5,原本属于大多数人知识盲区的“北斗”卫星导航,成了一场全民科普的 C 端传播热潮。

一款 H5 海报在上周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海报上印着“北斗、北斗、收到请回答”的标语,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实时计算出覆盖你当前位置的卫星数量。

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款 H5 会成为热点,需要先了解另一则新闻: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北斗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设完成。

卫星导航,听起来遥远,但在移动互联系统强大的今天,不论是车载需要的高精地图,还是手机里各种 APP 的定位功能,卫星导航俨然已成为一种基础建设。此前,只有美国、俄罗斯、欧盟有各自的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即将全面建成。

借此机会,央视新闻与高精度时空服务平台公司“千寻位置”联合发布了名为“北斗,北斗,收到请回答”的H5,用户可以扫码进入实时卫星数据监控系统来“呼叫北斗”,获取北斗卫星实时数据,查看自己所处的位置上有多少颗北斗卫星,还能看到每颗卫星运行轨迹、经纬度,高度、三维速率等信息。

爆款H5“呼叫北斗”制造者:B2B和B2C传播鸿沟正渐渐消失

图片来自:千寻位置

由于上手门槛低、趣味性强,加上“北斗”成功发射的热点,这则 H5 让原本的卫星导航硬科技成功出圈。根据千寻位置统计,七天之内全球已有超过1700万人通过它来“呼叫北斗”, 在6月24日的21:30~22:30这一小时之内,呼叫北斗的人数一度达到136万+。

这样的成绩也超出了千寻位置市场总监俞洁瑾的预期,她介绍到,当时H5发布后,早期做压力测试预留的两台服务器早已不够用,48小时内两次扩容了服务器,最终扩展到了12台。

爆款H5“呼叫北斗”制造者:B2B和B2C传播鸿沟正渐渐消失

千寻位置供图:6月24日PV、UV图

 为何能“火”:有趣、好玩、易上手

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卫星在几万公里外的高空,但什么是卫星导航?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这些都难以感知,再加上卫星导航背后的技术解释艰深晦涩,“北斗发射”很难与小白用户产生共鸣。

实际上,北斗作为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并驾齐驱,被称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不过由于GPS的先起优势和产业链更加成熟,许多人即便听说过北斗,但对于北斗了解过少,依旧将其理解为“中国版的GPS”。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H5让大家看到中国的科技实力,告诉用户北斗卫星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全球了,可见的北斗卫星数量已经非常多了。” 千寻位置市场总监俞洁瑾告诉36氪。

想做技术科普,这本身并不容易。做得太专太艰深,容易变成“产品说明书”,小白用户看不懂自然也不会传播;做得太浅太出格,又很容易被专业人士指摘不严谨,甚至引起全网群嘲。

对此,千寻位置想到的方案是,一方面增强技术知识的趣味性,一方面提高用户参与的互动性。

通过扫描用户在导航卫星方面的知识盲区,千寻搜集不少关于卫星方面的“冷知识”。例如,通过这款H5可以了解到卫星大部分都在赤道附近跑;相比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多了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静止在在赤道上空,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持续在亚太地区上空“拉麻花”,这是为了保障在城市峡谷以及我国高纬度地区进一步保障用户的定位结果的可靠性。

当用户的“知识盲区”遇上与国家实力挂钩的科技时,也会刺激用户萌生求知欲。俞洁瑾认为:“北斗全球组网举国关注,大家对于北斗,对于中国自主技术的热情高涨,愿意去了解它。用户通过我们的H5‘体验’北斗之后,真的感受到北斗的强大,愿意去分享这样一份喜悦。”

为了让H5 不在朋友圈转瞬即逝,千寻位置也尤其注重这款 H5 的上手难易度与互动性。

经36氪记者尝试,只要网速不慢,大约10秒就可以得到结果。相比于其他类似带有科普性质的H5在一开始就密集投放令人头大的专业知识,这款H5简单好用,只有三个步骤:扫码——点击——获取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这款 H5 生成图片的最后,使用者可以感知到当前所在位置的覆盖卫星数量,这就将用户与远在万里之外的卫星连接了起来,用户虽然划开的是一个 H5,但背后却潜藏着卫星定位的硬科技。

“这个H5的底层,调用了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算法服务端数据,是基于真实、实时的北斗卫星观测数据。这次H5调用的也是云端一体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一部分数据,这也是这个平台数据首次开放给大众用户。”俞洁瑾说。

由于本身从事智能定位相关业务,千寻本身就建设了云端一体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日常7*24小时会观测包括北斗、GPS在内的各大卫星导航系统的运行状况,以为客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而这次将技术应用于 H5,无疑是千寻将 To B 技术的一次 To C 化尝试。

 北斗上天后:千寻和“定位”技术的未来

H5 爆火之后,俞洁瑾复盘案例,她坦陈做这个 H5 之前团队并无经验,仅有的三人还是从不同岗位抽调而来,但随后,H5数据的暴涨让她意识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今被压缩,开始对过去不熟悉的领域感兴趣,B2B和B2C的传播和舆论导向之间的鸿沟就渐渐消失了,甚至变得越来越趋同的。

“现在在短视频等平台上面,我们会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在快手上看到挖掘机是怎么操作的,比如李子柒让我们看到棉花是怎么弹的,其实这些本身是生产过程是to b的。但在以前的媒体渠道里面,几乎不存在这些东西,但是人们恰恰对这些生产过程的东西感兴趣。”俞洁瑾说。

To B 传播与 To C 逐渐趋同,这种认知上的差距变化,其实也源自 To B 技术如今对 To C 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

(编辑:济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