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9万 特斯拉国产Model Y上线!
比特币开创了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技术推向大众视野。未来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会极大地推动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应用。截止 2021 年 1 月 2 日,比特币收盘价为 29,382.40 美元/个,流通总量为 18,587,962.5 个,流通市值为5,447 亿美元。 比特币为什么迅猛发展?是否有长期投资价值?是数字黄金、货币革命还是割韭菜的投机泡沫?继《区块链研究报告》《Libra 研究报告》之后,本文将教科书级地介绍比特币的技术基础、历史发展、市场现状、国内外监管政策,分析比特币暴涨原因、投资价值与风险。 摘要 比特币是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开创了区块链技术,具备去中心化、总量有限、交易安全、信息公开的超前时代的特点。比特币产生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源于对中心式银行的担心、对通胀式货币的不信任。随着投机资金涌入、监管放松、各国陆续认定为数字货币和支付手段等,比特币在 2017 年一度涨至 19187.78 美元/个。问世 10 多年来暴涨暴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分叉币和山寨币。 投机需求是主导比特币价格疯涨的内在原因,包括变相换汇、ICO 融资等交易活动。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比特币相对宽松的监管态度是比特币的资产泡沫持续膨胀的重要外部因素。根据《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比特币交易占全球比特币交易量的 80%。用户抽样调查显示,比特币的投资者年龄多为 30-39 岁,具备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投资者占比超过 80%,IT 从业者是占总用户数的比例约为 35.45%,80.77% 的比特币投资者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仅 13.81% 的用户选择长期持有。 对比实物货币的四个特征发现,比特币在普遍接受性和价值稳定两方面尚不能媲美黄金等实物货币,但可以满足价值均匀可分性,在轻便和易携带性上具备实物货币难以比拟的优势。比特币替代信用货币的最大障碍正是去中心化的特性,没有信用基础的比特币不能很好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借鉴比特币相关技术,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首要出发点是补充与替代传统实物货币。 在认可比特币技术创新的同时,应注意其自身运行机制而产生的风险。对于新生事物应多观察多借鉴,同时防范风险。为了保障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我国政府对比特币交易活动的监管逐步趋严,预计私有加密货币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同时中国央行正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发。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已经被各国纳入自身的监管体系中,在认识到虚拟货币本身风险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性和发展潜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坚持中心化管理的原则,在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维护国家货币主权。 风险提示:监管过严导致比特币无法交易;网络黑客带来大量的风险事件;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难以稳定行使货币职能 正文 一、 背景介绍 1、 虚拟货币:互联网普及的产物 虚拟货币是指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中的,区别于现实中以实体作为媒介的非实体货币,其通常存在形式是某个网络账户上记载的一串数字。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网络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作为网络世界中一类交易媒介的虚拟货币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中广泛流通,为网络使用者带来了便捷的交易、支付体验。
根据虚拟货币的发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腾讯公司的Q币、盛大公司的点券、各种论坛币、游戏币为代表的,有发行中心的类法定虚拟货币,其如信用货币一样,往往是信用货币,其发行受中心化机构决定。一类是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类金属虚拟货币,正如同现实生活中贵金属产量有限一样,类金属虚拟货币的货币发行数量往往受到算法严格限制。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编辑:济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