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济宁站长网 (https://www.0537zz.cn/)- 行业智能、边缘计算、专有云、AI硬件、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准备让智能设备用AI来判断你的声音来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1-02-05 12:43:06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经常提及的所谓长肥网络,长就是是时延长,肥就是带宽大,这两者任何一个大时,BDP就大,都应导致最大窗口增大,进而导致读缓存上限增大。所以在长肥网络中的服务器,缓存上限都是比较大的。(当然,TCP原始的16位长度的数字表示窗口虽然有上限,但在RFC1323

经常提及的所谓长肥网络,“长”就是是时延长,“肥”就是带宽大,这两者任何一个大时,BDP就大,都应导致最大窗口增大,进而导致读缓存上限增大。所以在长肥网络中的服务器,缓存上限都是比较大的。(当然,TCP原始的16位长度的数字表示窗口虽然有上限,但在RFC1323中定义的弹性滑动窗口使得滑动窗口可以扩展到足够大。)

发送窗口实际上就是TCP连接对方的接收窗口,所以大家可以按接收窗口来推断,这里不再啰嗦。

三、linux的TCP缓存上限自动调整策略

那么,设置好最大缓存限制后就高枕无忧了吗?对于一个TCP连接来说,可能已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大窗口、大缓存来保持高速传输了。比如在长肥网络中,缓存上限可能会被设置为几十兆字节,但系统的总内存却是有限的,当每一个连接都全速飞奔使用到最大窗口时,1万个连接就会占用内存到几百G了,这就限制了高并发场景的使用,公平性也得不到保证。我们希望的场景是,在并发连接比较少时,把缓存限制放大一些,让每一个TCP连接开足马力工作;当并发连接很多时,此时系统内存资源不足,那么就把缓存限制缩小一些,使每一个TCP连接的缓存尽量的小一些,以容纳更多的连接。

linux为了实现这种场景,引入了自动调整内存分配的功能,由tcp_moderate_rcvbuf配置决定,如下:
 

这里的 tcp_adv_win_scale意味着,将要拿出1/(2^ tcp_adv_win_scale )缓存出来做应用缓存。即,默认 tcp_adv_win_scale配置为2时,就是拿出至少1/4的内存用于应用读缓存,那么,最大的接收滑动窗口的大小只能到达读缓存的3/4。

(2)最大读缓存到底应该设置到多少为合适呢?

当应用缓存所占的份额通过tcp_adv_win_scale配置确定后,读缓存的上限应当由最大的TCP接收窗口决定。初始窗口可能只有4个或者10个MSS,但在无丢包情形下随着报文的交互窗口就会增大,当窗口过大时,“过大”是什么意思呢?即,对于通讯的两台机器的内存而言不算大,但是对于整个网络负载来说过大了,就会对网络设备引发恶性循环,不断的因为繁忙的网络设备造成丢包。而窗口过小时,就无法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所以,一般会以BDP来设置最大接收窗口(可计算出最大读缓存)。BDP叫做带宽时延积,也就是带宽与网络时延的乘积,例如若我们的带宽为2Gbps,时延为10ms,那么带宽时延积BDP则为2G/8*0.01=2.5MB,所以这样的网络中可以设最大接收窗口为2.5MB,这样最大读缓存可以设为4/3*2.5MB=3.3MB。

为什么呢?因为BDP就表示了网络承载能力,最大接收窗口就表示了网络承载能力内可以不经确认发出的报文。如下图所示:
 

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迅速发展,数据规模会越来越大,不同业务场景区块链的数据融合,会进-步扩大数据的规模和丰富性。

区块链技术能够保障数据的私密性。政府数据开放是大势所趋,这将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但是,数据开放的主要难点和挑战,是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开放数据。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脱敏技术能保证数据私密性,为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开放提供了解决方案。

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英格码系统(Enigma),在不访问原始数据情况下运算数据,可以对数据的私密性进行保护,杜绝数据共享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使得数据从采集、交易、流通,以及计算分析的每一步记录,都可以留存在区块链_上,从而令数据质量获得前所未有的强信任背书。同时也保证了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数据挖掘的效果。

区块链能够保障数据的相关权益。对于个人或机构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可以利用区块链对其进行注册,交易记录是全网认可的、透明的、可追溯的。明确了大数据资产来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流通路径,这对数据资产交易具有很大价值。

区块链能够进一步规范数据的使用,精细化授权范围。区块链提供的是账本的完整性,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较弱。而大数据则具备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和灵活高效的分析技术,能够极大提升区块链数据的价值和使用空间。

总结而言,区块链和大数据都是还在发展中的、有着广阔发展空间和应用空间的技术。不仅是区块链和大数据,任何新兴的技术之间都有着很多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进的空间。

(编辑:济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